| ATC汽车技术平台-官方网站 - ATC汽车技术会议

汽车强国,以“新”制胜——“十五五”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趋势及落地策略

汽车产业链条长、辐射范围广、全球化程度高,是衡量一国工业化水平的关键指标之一。在全球汽车产业向“新”变革之际,中国新能源汽车迅速崛起、如日方升,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汽车工业发展之路,连续九年稳居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产销国,产业链全面性、系统性领跑全球。“十五五”时期,中国新能源汽车新车全球市占率有望稳居七成以上,产能出海经略全球,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步伐更加坚实。赛迪顾问重磅推出《赛迪顾问“十五五”重点产业落地工具册——新能源汽车》,梳理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情况,研判“十五五”时期发展形势,为各地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深度落地、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。
 01 
度势
产业链:
由大向强,全球竞争力再升级
中国已基本建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,并在电池材料、电池、整车等环节形成了明显竞争优势,多项产品产量在全球占据主导地位。“十五五”时期,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有望保持当前优势,持续助力中国由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。

2024121713064960

数据来源:赛迪顾问,2024年11月

电池四大关键材料产量均居全球之首,“十五五”时期降本增效或成行业“主旋律”。当前,中国在电池正负极材料、隔膜、电解液等领域均牢牢占据国际产量绝对领先地位,其中2023年负极材料产量占全球90%以上,电解液产量占全球85%以上,隔膜出货量占全球80%左右,正极材料占全球60%左右,已形成了明显的规模优势与成本优势。在技术进步和环保要求日益提升的背景下,“十五五”时期电池关键材料或将加速向高性能、低成本、绿色可持续方向发展,非头部企业竞争力或将进一步被削弱,面临更大生存压力,数智转型、降本增效或将成为行业“主旋律”。

动力电池全球占比超六成,“十五五”时期下一代电池产品是“关键一战”。当前,中国在动力电池全球市场中展现出强劲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,2023年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约为705.5GWh,同比增长38.6%,其中,中国动力电池产品的市场份额为63.4%,占据绝对领先地位。但随着固态电池、大圆柱电池等下一代电池产品加速产业化落地,“十五五”时期动力电池市场竞争格局或将发生改变,如何抢抓下一代电池产品发展关键窗口期、加速打造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闭环,已成为中国保持动力电池领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课题。

电控系统算法已具备一定优势,“十五五”时期产业配套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。近年来,中国在电控系统上不断投入研发并取得显著进展,尤其在算法层面已经接近甚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。“十五五”时期,随着国家政策的持续支持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,中国电控相关配套能力有望进一步优化,形成更加完善的供应体系,集成化和智能化水平亦将进一步提高。

整车国产品牌已具备较强竞争力,“十五五”时期新能源汽车整零关系或将发生重大转变。近年来,新能源汽车逐步成为支撑全球汽车销量增长、推动全球汽车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。2023年,中国新能源汽车连续9年保持全球产销量第一,分别达到958.7万辆和949.5万辆,全球占比均超过60%,中国已逐步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核心推动力量。但随着电动化、智能化、网联化的深入推进,新能源汽车供应链核心关系从原有的链式关系,逐步演变为‘你中有我、我中有你’的网状融合关系,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建设所要解决的问题,也逐步从单一的生产和物流问题转向跨行业的生态系统建设问题。在此背景下,“十五五”时期,新能源汽车整零关系或将转变为网状共生、多态并存、开放合作的新型关系。

区域:
东部引领,中西部崛起在即
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整体呈现东强西弱态势,2023年东部地区聚集了全国57.3%的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资源。但近年来,安徽、陕西、四川等中西部地区也正大力加码,扩大整车产能。“十五五”时期,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仍将以东部为引领,但中西部有望依托整车厂商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,推动全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均衡发展。

2024121713064763
2023年中国各省(区、市)新能源汽车产业资源聚集度
 

注:统计不包含港澳台地区。部分省(区)产业资源聚集度较小,由于篇幅限制在图中未展示,包括:海南0.3%,宁夏0.2%,西藏0.1%,黑龙江0.7%

数据来源:赛迪顾问,2024年11月

江苏:产业发展居全国前列,“十五五”时期电池产能将大幅扩张,并有望以创新扩大领先优势。近年来,江苏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猛,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量首次突破100万辆,占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量比重达10.9%。2024年上半年江苏动力电池产能规划超150GW,居全国首位。预计“十五五”时期,在相关储备产能投产达效后,江苏动力电池产量有望实现大幅跃升。此外,江苏正重点推进重卡换电模式、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,未来在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方面有望实现领跑。

安徽:目标冲击世界级集群,“十五五”时期整车省内配套率有望大幅提升,推动全域协同发展。近年来,安徽将汽车产业列为“首位产业”,举全省之力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,2023年12月28日,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《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条例》,成为中国首个通过专项立法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的省份。同时,安徽省多措并举全力培育汽车产业生态与汽车大市场,现已形成了以合肥、芜湖为中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,拥有包括大众(安徽)、江淮、蔚来、远程新能源等7家知名整车企业,构建了“关键零部件-整车-产业链-产业集群”的发展格局。预计“十五五”时期,通过“龙头+配套”和“基地+基金”发展战略,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有望实现新的突破,整车省内配套率或将大幅提升,产业集群效应、区域整体竞争力有望得到进一步增强。

陕西:整车制造实现“爆发”,“十五五”时期有望串珠成链,实现上下游生态化发展。近三年来,陕西新能源汽车产量保持年均160%的爆发式增长态势。2023年陕西省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147.0万辆,同比增长33.4%,位居全国前列。目前,陕西省从壮大整车规模、贯通产业链供应链、强化突破关键领域和突出市场拓展等方面入手,制定相应政策措施,为汽车产业发展强根固基,逐步形成了以整车制造为核心、涵盖关键零部件、电池、电机、电控系统等完整的产业链布局。预计“十五五”时期,陕西省将持续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创新,提升整体竞争力。同时,积极发力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等智能化领域,推动陕西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更高水平发展。

企业:
抢滩新市场,“押注”新产品
截至2024年9月,中国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企业数量达到103.9万家,其中上市企业1379家、高新技术企业1.9万家。“十五五”时期,中国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新增注册量仍将持续增长态势,动力电池、整车等环节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,布局增量市场、加快新产品研发成为两大重点方向。

动力电池企业“马太效应”凸显,“十五五”时期将有更多厂商谋求“第二增长曲线”。现阶段,全球动力电池市场已进入高度竞争阶段,市场整体呈现“强者恒强”的竞争格局,2023年宁德时代、比亚迪两家厂商占据了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的半壁江山,行业前十名企业动力电池市场占有率累计超过90%。“十五五”时期,随着下游用户对动力电池综合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,动力电池“马太效应”将愈发明显,具有更强制造能力、更低生产成本的优质企业有望占据更多市场份额,而更多厂商或将谋求“第二增长曲线”,通过差异化竞争策略,聚焦于特定的细分市场,以避开与头部企业的直接竞争。

整车企业形成“一超多强”格局,“十五五”时期多方势力“混战”将更加激烈,出海成为“必选项”。近年来,“价格战”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关键词,在价格战硝烟的背后,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“一超多强”格局已成。在国际市场上,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在产品、技术等方面已具备相对领先的优势,为高质量“走出去”奠定了扎实基础。“十五五”时期,中国新能源汽车整车市场的竞争或将更加激烈,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,新能源车企亟需利用自身成熟的技术、产品拓展海外市场,建立全球化竞争优势,谋求更大发展空间。

充换电服务头部企业集中度持续提升,“十五五”时期下沉市场将成为竞争焦点。近年来,中国充换电服务市场头部企业集中度持续提升,“十五五”时期,充换电服务市场头部企业间竞争将更加激烈,随着一线城市和主要城市的充电设施逐步完善,下沉市场将成为充换电服务企业的新蓝海,头部企业或逐步将业务延伸至三四线城市、县城甚至乡镇,以抢占下沉市场份额,并针对下沉市场的特点推出更多具性价比的充换电解决方案。

技术:
引领靠电池,关键在电控
中国经过多年“三横三纵”技术研发布局,在“三电”技术(即电池、电机、电控)方面已取得了显著成效,专利申请和论文发表总量均位居全球首位。“十五五”时期,中国新能源汽车整体技术水平有望大幅提升,在电池领域有望形成明显技术优势。

2024121713064818

数据来源:赛迪顾问,2024年11月

半固态电池已开始“接棒”,“十五五”时期固态电池技术水平与装车进程有望领跑全球。当前,半固态电池研发和生产取得显著进展,众多企业已经实现半固态电池的量产或接近量产状态;固态电池仍处于研发和试验阶段,但部分企业已经取得重要突破。“十五五”时期,固态电池技术将迎来快速发展期。其中,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因其高离子电导率和良好的机械性能,被认为是未来固态电池的重要发展方向。随着技术不断成熟,固态电池产品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应用有望显著增加,并逐渐成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电机高压化起步略晚,“十五五”时期800V高压平台渗透率有望大幅提升并成为主流。电机高压化技术在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应用起步相对较晚。传统的600V平台现阶段仍是市场主流,但随着消费者对快速充电和高效能的需求增加,800V高压平台逐渐受到关注。目前,中国已有少数企业开始研发和应用800V高压平台,但市场渗透率仍然较低。预计到2026年,800V高压平台将在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得到更广泛的应用。“十五五”时期,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成本的降低,800V高压平台将逐渐向中低端市场渗透,有望成为新能源汽车的主流配置。

 02 
谋远
把握“1个核心”,围绕整车推动全产业链式发展
地方政府可深入研究自身及周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情况,以整车为核心,加强关键环节技术供给,加快产业链补链、延链、强链。支持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供应企业加快构建新型整零合作关系,深入挖掘关键零部件产业化及“整车-零部件”配套项目。引导企业在设计、生产、采购等层面开展深度合作,鼓励制造企业与运营服务企业探索全新合作运营模式,加快提升企业间协作水平。探索与周边城市建立跨区域合作、产学研联合攻关等合作机制,推动区域产业协同发展。

做好“2个服务”,构建全流程良好营商环境
一是做好企业招引服务。地方政府可通过组织新能源汽车领域创业竞赛与项目路演的方式,适当为参赛创业项目团队提供资金和资源支持,吸引优秀中小微创业团队落地发展。选拔一批项目招引、产业研究、运营管理、金融法律等相关领域专业人才,组建新能源汽车产业方向的专业化招商服务团队,精准助力相关项目落地决策。搭建精准招商大数据管理平台,实现招商项目信息、引受荐双方信息、项目信息互荐落实情况及项目进展情况的实时共享分析,推动招商引资信息的精细化管理。

二是做好企业日常管理服务。地方政府可成立常态化服务企业工作专班、建立长效工作机制,加强已招引企业、已落地企业的走访服务。深入推进政务服务事项精细化管理和审批流程优化改革,推行新能源汽车企业投资项目多评合一、并联审批。提升区域基础设施水平,科学布局人才公寓、学校、商业等生活配套设施,提升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和水平。

锚定“2个市场”,助力本地品牌做大做强
一是引导企业更高质量“走出去”。对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可引导企业科学做好“出海”规划和准备,组织发展基础较好、向外拓展意愿较强的企业参与实地考察,做好调查研究工作,并在政治、经济、法律等方面提供相应培训指导。引导企业优化海外布局,积极协调各部门为“走出去”企业项目洽谈、产业对接活动牵线搭桥,为车企在技术交流、海外参展等方面提供便利。健全境外投资风险防控体系、服务保障体系,完善海外知识产权重大事件快速响应机制。

二是持续优化产业发展生态。地方政府需持续优化新能源汽车消费环境,分阶段、分场景扩大应用推广规模。健全汽车生产风险预警机制,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畅通。加快完善补能基础设施体系,引导企业科学布局充电基础设施建设。加快车网互动技术的标准制定和产业化进程,通过示范工程、标杆场站建设等方式,开展车网互动技术的应用示范。加大新能源汽车领域知识保护力度,构建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。

(0)
胡朝桓的头像胡朝桓编辑
上一篇 2024-12-17 20:55
下一篇 2024-12-17 21:12

相关推荐

发表回复

登录后才能评论
返回顶部
Baidu
map